像这样的工程你蔺宝钢一生能碰上几个?125米(目前国内较长)的花岗岩双面浮雕就这样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时限内像模像样地耸立在西北高原上了。为此你熬过了寒冷的冬夜,熬过了高原烈日的暴晒蒸烤!你流血了,流汗了,可你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嘛?
去年8月15日,迄今为止全国较长的一座城市雕塑――嘉峪关市中心广场“千秋雄关”花岗石巨雕正式落成了。这座雕塑长125米,高5米,整个构图以黑山岩画为开篇,追溯魏晋,演绎汉唐,张扬丝路文明之流韵,讴歌当代创业者之英风。中间用一道彩虹,衔接历史与未来,以诗意的想象,向人们描绘了嘉峪关明天的美景。
如此巨大的雕塑工程,业内人士估计,至少得用三年时间方能完成。但事实上这座雕塑从提出构想到完成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在落成典礼上,当有人说:真该为我们的这座雕塑,为我们的艺术家们申请吉尼斯纪录。一位面目清秀的中年男子却悄然泪下……
他就是这座雕塑的设计者,也是整个工程的主持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刚刚跨入不惑之年的硕士生导师蔺宝钢。
前不久,记者专门采访了蔺教授和他的“千秋雄关”。
有人担心:如此宏阔的广场,该用多大的雕塑才能凸现出雕塑艺术的立体美呢?年轻的宝钢拿得下来么?
嘉峪关的雄关广场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军教授设计的。这个占地10万8千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必将成为嘉峪关市当代较具象征性的建筑。然而,当广场初见雏形时,设计师和当地政府首脑们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个问题:广场显得过于空旷,似乎还缺点什么?
雕塑!对,城市雕塑,过于空旷坦荡的广场上需要一个立体的雕塑。
这时,王老师想到了蔺宝钢。
应当说,在雕塑界,年仅39岁的蔺宝钢还称不上名满天下的大家,但这位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却聪明、勤奋、敬业。近几年来,他不仅在全国有影响的美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美术作品和学术论文,而且在大型壁画和城市雕塑方面也颇有建树。
早在1987年,初出茅庐的蔺宝钢就为河南郑州的人民大会堂创作了长达25米的大型壁画《远古的回音》,此举曾轰动中原,也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给予了高度赞扬。而他的城市雕塑也以独特的设计、精巧的造型赢得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在省城西安,在塞上名城榆林,在巴山汉水,在关中大地,随处可见蔺宝钢的雕塑。于此同时,蔺宝钢为山西、河南、江西等地设计的雕塑也受到当地人的青睐。蔺宝钢也因此而被校方任命为城市雕塑研究所所长。
但是,王老师还是有点担心:如此宏阔的广场,该用多大的雕塑才能凸现出雕塑艺术的立体美呢?年轻的宝钢拿得下来么?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老师向嘉峪关市的领导推荐了蔺宝钢,得到的答复是:不妨请他来看看。
2001年8月14日,蔺宝钢启程赶赴甘肃。也许是旅游旺季的缘故,西去的列车竟然全部满员,连一张硬座票也买不到。在拥挤的车厢里,一位大学副教授就如一个外出打工的民工一样站在走道上,忍受着被人推来搡去的尴尬,忍受着腰酸背痛的苦楚。白天还好熬,夜间,当座位上的旅客靠在座位上鼾声响起时,蔺教授的眼皮就怎么也“撑”不开了,身子由不得东倒西歪起来……
次日清晨,车到嘉峪关,宝钢累得身子如同散了架一般。
好在车站有市政府派来接他的车。
蔺宝钢不是个轻狂浮躁的人,这位工人家庭出身的美术家在公众场合多少还有些腼腆。当他听完王军老师关于广场雕塑的想法后,深思良久才对王老师说:“这么大的工程,王老师,请让我想想。……”
蔺宝钢在嘉峪关呆了三天。这三天里,他走遍了这座小城的城郊,又登上嘉峪关的城楼南望祁连,北望大漠,用心去感受这历史雄关的苍茫气韵。曙光初照的清晨,星月朦胧的夜晚,他在雄关广场上时而闲庭信步,时而凝眉沉思,在塞上秋风的吹拂下放飞思绪……
1/30的草图既是嘉峪关千年历史的浓缩,也寄托着嘉峪关16万市民明天的梦想!
8月18日,蔺宝钢回到西安。顾不得与妻儿叙谈,他将自己关进书房,开始了紧张地构思。
这时,他已经隐隐地意识到:这将是对自己才智与魄力的一场较严峻的测试! 离开嘉峪关时,他向当地有关人士借了11本书。这些书几乎包容了嘉峪关全部的历史、文化、风情、建筑之精髓。他要把握小城的脉搏,解读小城的灵魂。 读书、构思、画草图……蔺宝钢像金庸笔下的侠士一般,“闭关修炼”了两个月。
10月18日,蔺宝钢再次来到嘉峪关。这次,他带来了自己“修炼”的成果,一幅4.8米的城市雕塑草图。他说:这只是设计中的三十分之一。 1/30的草图既是嘉峪关千年历史的浓缩,也寄托着嘉峪关16万市民明天的梦想!
草图传到吴葆贞市长手里。吴市长为艺术家奇妙而大胆的构思而拍案叫绝,但也为这鸿篇巨制而担忧:这该花多少钱啊?以嘉峪关目前的经济